隨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重特大病”“門診共濟”政策解讀
  • 發布時間:2022-10-27 15:25
  • 信息來源:
  • 編輯:陳剛
  • 審核:陳剛
打印


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

解讀醫保政策


10月26日,隨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隨州市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實施細則》、《隨州市職工醫保普通門診共濟保障實施細則》進行政策解讀,就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據介紹,《隨州市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實施細則》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聚焦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通過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峨S州市職工醫保普通門診共濟保障實施細則》明確,?2022年底以前,建立職工醫保普通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將門診費用納入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提高醫?;鹗褂眯?,逐步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實現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袁緒軍主持發布會


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鄉村振興局、市醫療保障局就如何加強醫療救助資金保障、如何認定被救助對象、在做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職工門診共濟改革后,是否影響待遇等群眾關切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隨州日報(隨州發布、隨州論壇、隨州市政府網)、隨州廣播電視臺(廣播、電視、云上隨州)等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新聞發布會并現場提問。


隨州市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政策解讀


01


《隨州市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實施細則》

政 策 解 讀


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 何學海


做好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工作,是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和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防范因病致貧返貧、筑牢民生保障底線的重要舉措。市醫療保障局在認真調研、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隨州市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實施細則》,經市政府辦公室印發。


《隨州市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實施細則》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聚焦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通過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


一、??明確四類救助對象。

??

一類為城鄉特困人員、孤兒;

二類為城鄉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

三類為城鄉低保邊緣家庭成員、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包含脫貧不穩定、邊緣易致貧、突發嚴重困難人口);

四類為因病致貧重病患者和縣級以上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


經鄉村振興和民政部門認定的特殊困難人員,不落一人,實行分類救助。


二、??強化三重制度綜合保障。


一是 基本醫保為主體。


對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救助對象個人繳費部分實行分類資助參保。

一類對象全額資助;

二類對象按90%比例定額資助;

三類對象中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過渡期內按50%比例定額資助。


二是 大病保險為補充。


年度個人自付費用超過起付標準1.2萬元部分,納入大病保險保障范圍,其中對一、二類救助對象大病保險實施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取消封頂線的傾斜保障政策。


三是 醫療救助為托底。


按照“先保險后救助”原則,救助對象參加基本醫保后再按規定予以救助。


關于救助費用支出范圍。

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因患慢性病需長期服藥或重特大疾病需長期門診治療的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后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費用,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


關于住院的救助待遇。

一類、二類救助對象不設起付標準,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醫療費用分別按100%、70%比例救助;

三類、四類救助對象起付標準分別為1800元和5000元,救助報銷比例分別為60%和50%。


關于門診慢特病的救助待遇。

符合條件的門診慢特病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費用,與住院費用累計計算,合并救助。


關于年度醫療救助限額。

門診慢特病和住院共用年度醫療救助限額,年限額4萬元。


關于救助托底保障。

經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后,年度內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費用一、二類對象累計超過5000元部分,三、四類對象累計超過7000元部分,且有返貧致貧風險的人員給予傾斜救助,市域內傾斜救助比例為80%,市域外省內傾斜救助比例為70%。


城鄉特困人員、孤兒傾斜救助不設年封頂線,其他對象傾斜救助年封頂8萬元。


三、??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


(一)建立因病返貧和因病致貧雙預警機制。


醫保部門將個人當年累計自負費用超過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城鄉低保邊緣家庭成員、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穩定脫貧人口納入因病返貧預警范圍;

超過100%的普通城鄉居民納入因病致貧預警范圍,每月定期推送給鄉村振興和民政部門,經確認后及時予以救助。


(二)健全依申請救助機制。


救助對象身份確定前12個月內發生的醫療費用,依本人申請納入救助范圍。


四、???規范經辦管理服務。


經基層首診轉診的一、二類救助對象和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在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持有效證件辦理入院手續,實行“先診療后付費”。


02


《隨州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共濟保障實施細則》

政策解讀


市醫療保障局局長 費巧云


2022年底以前,我市建立職工醫保普通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將門診費用納入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提高醫?;鹗褂眯?,逐步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實現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一、??納入范圍。


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在我市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屬于醫療保險藥品、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目錄范圍內的普通門診(含急診)醫療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


二、??待遇標準。


1.起付標準。


一個自然年度內政策內在職職工的累計起付標準為500元,退休職工的累計起付標準為400元。


2.支付比例。


在職職工在一級(含社區衛生服務站)、二級、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為80%、70%、60%,退休人員在在職職工的基礎上提高5%。


3.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在職職工基金支付年限額為1300元,退休人員基金支付年限額為1600元。


三、???個人賬戶。


1.個人賬戶的配置。


在職職工個人賬戶按本人參保繳費基數的2%計入;退休人員個人賬戶月劃入額度為70元;靈活就業人員不設個人賬戶。


2.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


個人賬戶可以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四、??門診共濟改革后的變化。


充分發揮基金共濟作用,有效激活個人賬戶結余資金,提高醫?;鹗褂眯?。改革后,職工門診部分費用將由統籌基金承擔,一定程度上引導住院率理性回歸。


通過設置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傾斜政策,用經濟杠桿促進分級診療,可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


摘要

?答記者問?


01


財政部門是如何加強醫療救助資金保障的?


市財政局總會計師 王杜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減輕困難群眾疾病醫療費用負擔,按照“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不斷加大投入,為醫療保障和救助政策的落實提供資金保障。


一是? 確保困難人員應保盡保。


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2022年財政補助標準達到610元,比2021年增加了30元。


對困難人員參保個人繳費部分進行分類資助,2022年最高資助個人繳費標準達到320元。


2021年全市各級財政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資金支出2.14億元,代困難人員繳費3370萬元。2022年各級財政已下達居民醫保補助資金10.9億元。


二是? 強化困難人員醫療兜底保障。


2021年,全市各級財政累計下達醫療救助補助資金8453萬元,2022年,各級財政已下達7948萬元,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后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仍較重的特困、低保等救助對象按規定實施醫療救助。


02


由民政部門認定的救助對象有哪些?

在配合做好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工作上還將采取哪些措施?


市民政局副局長? 余光銀


由民政部門認定的困難群眾主要分為特困對象、孤兒、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以及因病致貧重病患者這5類,這幾類對象目前全市約有6.2萬人。


下一階段,民政部門將繼續加強數據共享,及時向醫保部門推送困難群眾信息,方便醫保部門落實困難群眾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政策。


對縣級醫保部門推送的因病致貧預警信息進行排查,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民政救助范圍。發展慈善救助,積極開展慈善醫療眾籌、兒童大病救助,引導民營醫療機構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03


重特大疾病醫保和救助制度在防范因病致貧返貧方面發揮哪些作用?

市鄉村振興部門如何推動政策落實?


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 楊志


重特大疾病醫保和救助制度在防范因病致貧返貧方面發揮的作用:


一是動態監測,早預警。


依托醫保信息系統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平臺,根據醫療費用支出情況,建立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雙預警機制。


二是信息共享,早排查。


建立健全因病返貧致貧風險主動發現、動態監測、信息共享、協同處置機制,幫助相關部門及時精準做好困難群眾身份識別,跟蹤落實相應醫保待遇。


三是分類保障,早幫扶。


完善依申請救助政策,精準實施分類分層救助。對經三重制度保障后,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大病患者實施傾斜救助。


鄉村振興部門推動政策落實舉措:


一是組織困難群眾積極參保。


聯合醫保部門,動員脫貧戶、防返貧監測戶積極參保,并落實參保財政補貼政策,確保脫貧人口和防返貧監測人口實現應保盡保、應補盡補。


二是做好因病防返貧監測。


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全部納入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進行監測。


三是開展防返貧精準幫扶。


根據因病監測對象不同風險類別,全面落實幫扶措施。


04


門診共濟改革后,是否會影響個人待遇?


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 熊明華


改革后調整了個人賬戶的劃入結構,在職人員繳納的基本醫保費繼續全部劃入個人賬戶沒有變化,只是單位繳費部分不再劃入個人賬戶,而是全部劃入統籌基金。


退休人員劃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仍然由統籌基金定額劃入。減少個人賬戶劃撥,增加的統籌基金用于報銷職工門診醫療費用,意味著門診共濟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增強,既有利于發揮基金的共濟功能,又有利于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改革后,我市在職和退休職工門診醫療費用報銷金額分別可達1300元和1600元。正是由于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這“一減一增”,才使我們普通門診保障更加地充分。


就這項改革而言,據測算,每年將釋放2個億的政策紅利,用于減輕廣大職工門診就醫負擔。應該說,通過這次改革,我們職工醫保門診待遇不但沒有降低,而且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