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是人民群眾的愿望。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隨州教育現代化(2019—2022年)工作責任清單》。教育部黨組要求,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要同總結經驗、立足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解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問題、促進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問題、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助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這一大背景下,立足隨州實際,回應群眾期待,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強化系統觀念、強基導向,下大力解決當前影響隨州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的突出問題,穩定教師隊伍,增強辦學活力。
2.《意見》的起草過程是什么?
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起草工作,市長克克多次深入學校調查研究,副市長鄭曉峰召集有關部門同志座談,多次聽取起草情況匯報,研究文稿內容。市教育局組織人員深入基層調研,召開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部分學校校長座談會,摸清全市教育教學情況,依據國家、省有關政策,于2021年3月底形成初稿?!?/span>
隨后,市教育局在系統內部多次召開不同層面的會議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征求意見稿。4月16日將征求意見稿發至7個市直有關部門征求意見,認真研究修改;5月6日將修改后的文稿發至各縣(市、區)政府、隨州高新區和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征求意見;征詢了法律顧問的意見,征求了市司法局的意見。5個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和7個市直有關部門都作了反饋。根據各單位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市司法局的法律意見書,對文稿再進行了修改,形成了現在的文本。
3.《意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意見》一共對6大方面18項具體工作做了明確要求。一是堅持立德樹人,落實“五育并舉”。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開展黨史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健康第一,實行轄區醫療機構包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span>
二是強化監測評價,提升教學質量。創新義務教育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實施“集團化辦學”,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制度和評價體系。建立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監測和評價制度,制定普通高中各學段教育教學質量目標。因材施教,助推學生個性化發展。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規范中小學課后服務,堅持成本補償和非營利原則,采取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
三是強化教研支撐,深化教學改革。配齊配強市、縣教研部門各學科專職教研員,引進優秀人才,優化教研隊伍結構。大興教研之風,完善區域、校本、網絡等教研制度,建立區域內校際聯合集體備課機制,加強區域、校際間教研交流合作,構建一體化的教研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是創新教師管理,盤活用人體制。全面推進“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引進人才機制,面向全國招聘名校長、名教師。完善師資補充機制,縣域內教職工編制實行區域、城鄉統籌和動態管理,招聘儲備教師。盡快推進定向培養本土師范生補充教師隊伍。
五是建立激勵機制,穩定教師隊伍。建立鄉村教師和教育教學突出貢獻激勵機制。健全以師德師風為第一標準,教育實踐能力和教學業績為導向的榮譽激勵和職稱評審機制。完善分配機制,依法保障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六是健全培訓體系,促進專業發展。加強繼續教育中心隊伍建設,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管理人員發展培養體系。建立和完善教師繼續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分級落實培訓經費。
4.為確保政策落地見效,《意見》在抓落實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意見》要求各地加強組織領導,優先保障到位。各地要參照市級模式成立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部門職責,切實解決編制、經費、教師待遇、教育環境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強化督導考核,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和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內容,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
您的瀏覽器版本太低!
為了更好的瀏覽體驗,建議升級您的瀏覽器!